松柏 发表于 2016-4-1 15:53:08

【考古台灣】水下考古 揭開海底文化寶庫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wp-content/uploads/2016/03/underwater_720-720x340.jpg


撰文/陸泰龍(台大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
圖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清代中葉,一艘滿載著陶器、瓷器、瓦片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木造帆船,順著季風自大陸東南沿海泉州附近的小漁村出發,行經澎湖群島將軍嶼東南方與大塭礁之間的海域時,因不明原因而沉沒。可以想像,當時船隻與隨行的人員隨著海浪在海面上翻湧,船上貨物隨著海流擺盪,緩緩散落在礁岩與海床上,小漁村的港邊,至親好友引頸盼望,但始終不見帆影歸來。百餘年後,一九八七年,澎湖馬公人稱「澎湖潛水第一將軍」的漁民黃加進,在澎湖大塭礁潛水捕龍蝦,意外與沉沒古船在海底相遇——由於前一年八月的韋恩颱風直接從澎湖海域登陸,翻動了附近海域河床,因此這次黃加進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景象:有些特殊的物體在海床上閃耀奇特的光芒,湊近一看,是一些外觀古老的陶片及瓷片,之後兩年他多次下水撈起陶瓷器等大量的器物,並在一九九○年陳報教育局發現疑似古代沉船。台灣海峽是文化寶庫一九九五年,教育部責由歷史博物館啟動「澎湖海域古沉船發掘研究計畫」,但黃加進並無法明確指出發現遺物的地點,在經過多次搜尋後,於大塭礁附近發現疑似古沉船與散落的陶瓷器,隨後,將其命名為「將軍一號」;將軍一號的水下考古工作前後共費時四年並進行三次調查與發掘工作,因考量出水可能破壞船體結構,針對船體採取就地保存,僅就兩百八十六件出水遺物加以修復與研究、保存,以還原船隻存在當時的歷史文化資訊。根據研究,這艘船與清代時常往來福建至台灣或南洋之間的貿易船舶的規格相當吻合,屬平底船,總長約二十三至二十五公尺,寬約八至九公尺。在出水的兩百八十六件遺物中,包括有陶缽、青花瓷碗、白瓷匙碟、金屬器、錢幣和麻繩、木炭、竹片等類,以及大量的紅磚和瓦片。由於在此之前,台灣考古學界並無「水下考古」的相關經驗,因此澎湖將軍一號可說是台灣首次由政府主導、有計畫性的水下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在當時也曾一度喚起一般大眾、學界及主管機關對水下考古的關注。水下考古,顧名思義就是潛入水下進行考古學研究,相關的原則、方法與目的,與陸地上考古大致相同,兩者主要的差異則表現在調查環境與探測技術方面。由於潛水技術的限制,陸上考古學家難以深入探索水下文化資產。隨著二十世紀中葉水肺技術的發明與應用,使得考古學家得以潛入水中從事水下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早期水下考古的研究聚焦在地中海,近三十年來開始擴展至亞太地區的水域,水下考古學由此成為考古學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分支領域。透過水下考古的研究,除可藉由對沉船結構的研究了解早期造船技術,或從船上物品一窺當時船員生活,而船上所裝載的貨物,更可以探討區域性的貿易網絡。如同陸上考古一般,水下考古研究不僅豐富人們對人類歷史的認識,更有機會將凍結已久的文化資產完整地呈現在世人眼前。台灣四面環海,台灣海峽在尚未被水覆沒的冰河時期末期至舊石器時代晚期階段,曾是史前人類與各種史前動物活動與覓食的地方。隨著冰河期的結束,海平面不斷上升,從新石器時代至現代,海上都有人類活動。元代以來直至明清時期,台灣海峽特別是澎湖海域,更是往來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東北亞各地的航運貿易必經之路,然而,台灣海峽在冬、夏時節擁有強勁的東北季風與頻繁的颱風,加上澎湖群島周圍暗礁密布,時常造成往來船隻的翻覆與沉沒。歷史學者常以「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誰都難?」描述台灣海峽的險惡環境,但也使得這片海域成為蘊藏大量水下文化資產的寶庫。依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現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中央研究院辦理的調查研究顯示,自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中葉,台灣附近海域沉沒的船隻有數百艘,時間涵蓋明代到日治末期,而未被記載於文獻中的沉船相信其數量遠超過此數。分居海峽兩側的台灣與大陸,對於這些沉船與古物等海底文化資產,都負有維護之責。~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http://www.rhythmsmonthly.com/gallery/213/dynamic/underwater.01-nggid044287-ngg0dyn-320x240x100-00f0w010c010r110f110r010t010.jpg↑ 水下考古仰賴受過考古訓練的專業潛水人員,水底環境瞬息萬變,加上水肺的供氧時間有限,作業過程遠比陸上艱難且危險。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gallery/213/dynamic/underwater.02-nggid044288-ngg0dyn-320x240x100-00f0w010c010r110f110r010t010.jpg↑ 水下考古要了解當地的水流、潮汐、水溫、能見度與水底地貌,進行水下挖掘時,從佈方、發掘、記錄到出水,都需要特殊技術與設備。(繪圖/黃立人、洪欣男)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gallery/213/dynamic/underwater.03-nggid044289-ngg0dyn-320x240x100-00f0w010c010r110f110r010t010.jpg↑ 海底沉船宛如時光膠囊,能透露過往交易網絡與物質文化。台灣海域發現的十九世紀英國商輪S.S. Bokhara,出水一八七七年墨西哥錢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古台灣】水下考古 揭開海底文化寶庫